髌骨骨折6年后身高停留不长,罗氏正骨后
髌骨,为人体最大的籽骨。位于股四头肌中,略呈扁平三角形、底朝上,尖向下,其前面粗糙而隆凸;后面有光滑的关节面,与股骨下端的髌面相关节。髌骨骨折后,局部有瘀血肿胀痛,伤处压痛明显。横断形触之有沟槽或有骨擦音,膝关节不能伸屈,功能障碍。直腿免强能走,但不能持久。运用罗氏手法对位后进行包扎、口服接骨续筋药。初期3天复诊1次。2周后,1周复诊1次。6周后2周复诊1次。二个月后去夹缚增加功能锻炼。用外用洗药熏洗,日2次,有助于功能恢复。 冯翔的身高恐怕只能停留在他13岁时候的水平了,究其原因竟然是因为他在那时候的一次骨折。 冯翔在13岁的时候是学校的活跃分子,打篮球、踢足球、跳街舞没有他不喜欢的。久而久之左腿髌骨开始疼痛,但他并没有在意,可是有次跑步的时候,他突然摔倒了,一摸腿发现骨头已经畸形了。来到医院,直接被推进了手术室打了钢钉,术后坐了几个月的轮椅才慢慢拄拐活动,但是医生当时就说,在青春期髌骨骨折,很可能不长个了!没想到一语成谶,如今23岁的冯翔身高真的只停留在了14岁的1米7。
【详细内容】
做错一个动作瞬间前臂双骨折,罗氏正骨疗法神奇
乐乐今年十多岁了,正是活泼好动又主意大的年纪,放学了和小伙伴玩耍的时候,不小心摔倒了,但是这个家伙摔倒还不忘“耍帅”,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想单手撑地,结果这一撑,不但没帅,反而当即出现胳膊剧痛,变形,吓得小伙伴们赶紧找来了乐乐的家长。 家人带着乐乐来到了北京济民中医医院,医院开办的“罗氏正骨”特色专科是享誉京城的骨伤门诊,它的创始人“双桥老太”罗有明看骨病一绝是京城百姓家喻户晓的口头禅。小张和父母找到了医院的院长罗秀芹,她是罗氏正骨第六代传承人,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,继“双桥老太太罗有明”之后又一位中医正骨大师。多年的学习与治疗经验,让罗秀芹在中医正骨界内的影响力极高,而她也最擅长各种疑难的骨科杂症。
【详细内容】
3年的腰椎间盘突出罗辉主任正骨好了
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当今社会是一个普遍存在的、发病率很高的疾病,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人轻重程度都不同,治疗手段也分很多种。患者症状不是很重的,经过CT或MRI(核磁共振)检查突出不是很明显的,可以采取保守治疗的办法。保守治疗包括:口服药物、腰部外敷中药、针灸推拿,牵引按摩,正骨等。 罗女士发现腰椎病史3+年;伴腰背部酸胀不适加重1天 望诊:神清,一般状况良好,触诊:腰椎左侧弯;腰4、5压痛明显;伴有环跳、坐骨部放射性的酸胀疼痛感;棘突旁肌肉明显僵硬。直腿抬高试验左60°、右60°,双下肢肌力及肌张力下降。问诊:背部酸胀麻木,腰部疼痛明显,双下肢麻木。 检查:X线:腰椎间盘突出,腰4 5突出。
【详细内容】
重症腰痛患者20次治疗让他“躲过”一场大手术
重症腰痛患者20次治疗让他“躲过”一场大手术,原利又穿上了他最爱的登山靴、冲锋衣,这套装备对于老原来说是久违了,甚至在一个月前,他都认为自己可能连路都走不了了。
【详细内容】
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怕手术,罗氏正骨后康复
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怕手术,罗氏正骨后康复,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。在我国的门诊中大约有10%~15%的患者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,而因腰腿痛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中,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为25%~40%。 家住朝阳区的徐叔叔就不幸成了其中之一。 患者徐叔叔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有十多年之久。十几年间,徐叔叔曾就诊过多家医院,均被诊断为“腰椎间盘突出症”,一开始做做理疗、吃点药,疼痛症状还能有所缓解,但病情也总是时好时坏。
【详细内容】
6年脚伤没好罗氏正骨孟祥军主任手法诊治后好转
6年脚伤没好罗氏正骨孟祥军主任手法诊治后好转,治疗前,小伙由于足部及关节疼痛严重,不能行走,需他人推轮椅助行。 患者病史较长,且长期仅服用止痛药物治疗,未进行系统性治疗,在老家看诊很多地方,体内药物副作用较为严重,我院罗氏骨伤科主任医生为其诊治后,进行手法治疗,避免了手术带来的后遗症。 再根据患者体质,进行辅助热敷理疗,增强免疫力,避免病情反复发作。 经过2次局部针对性治疗,患者左足及左踝关节消肿止痛效果明显,无红肿热痛现象。脚伤已得到根治。且无需借助轮椅,可以正常行走。
【详细内容】
Copyright © 2016- 北京济民中医医院